內開與外開眼袋手術的比較與注意事項

眼袋手術是改善下眼瞼脂肪膨出或皮膚鬆弛的常見整形手術,主要分為「內開法」與「外開法」兩種。以下從手術做法、術前注意事項、風險及併發症解決方式進行詳細說明:
一、手術做法
內開法(經結膜眼袋手術)
適用對象:皮膚彈性較佳、無明顯鬆弛的年輕族群(通常40歲以下)。
手術方式:從下眼瞼內側的結膜處切開約1公分的切口,直接移除或轉移多餘的眶隔脂肪,無需縫合且外表無疤痕。
優點:恢復快(約1-3週)、無可見疤痕、較少併發症(如外翻)。
限制:無法處理皮膚鬆弛或皺紋問題,若術後皮膚老化可能需二次手術。
外開法(經皮眼袋手術)
適用對象:中老年人或皮膚明顯鬆弛者。
手術方式:沿下眼瞼睫毛下緣切開1-2毫米的切口,去除多餘脂肪與鬆弛皮膚,並拉緊筋膜層,最後縫合切口。
優點:同時改善脂肪膨出、皮膚鬆弛及細紋,效果較持久。
缺點:恢復期較長(2-6週)、可能留下細微疤痕,且術後有較高風險出現眼瞼外翻。
二、術前注意事項
健康評估:
-
排除急性炎症、凝血功能異常、糖尿病、高血壓等疾病,若血壓需控制在130mmHg以下。
-
有青光眼、近視雷射手術史者需提前告知醫師。
-
乾眼症、眼球凸出、下眼皮過度鬆弛等因素可能增加手術併發症風險。
藥物與生活調整:
術前2週停用抗凝血藥物(如阿司匹林)及中藥,避免術中出血風險。
女性避開月經期,術前清淡飲食並確保充足睡眠。
術前準備:
準備冰袋、安排陪同人員協助術後返家,當日勿化妝或佩戴隱形眼鏡。
三、手術風險及併發症解決方式
內開法常見風險
脂肪去除不足或過多:可能導致眼袋復發或眼下凹陷。解決方式:術前精確評估脂肪量,必要時以自體脂肪填補。
無法改善皮膚鬆弛:建議術後搭配電波拉皮或音波拉提,強化緊緻效果。
外開法常見風險
眼瞼外翻:因皮膚切除過多或肌肉損傷導致。解決方式:術中保留足夠皮膚、強化韌帶固定,術後若發生外翻需3-6個月後修復。
疤痕增生:術後3個月內使用抗疤藥膏(如矽膠凝膠)並避免日曬。
共同風險與處理
出血與感染:術後48小時內冰敷止血,口服抗生素預防感染,若異常出血需立即就醫。
腫脹與瘀青:冰敷3天後改熱敷,避免低頭或用力動作,約2週內消退。
四、術後護理關鍵
日常照護:一週內避免化妝、戴隱形眼鏡,清淡飲食並禁菸酒。
長期維護:定期以雷射或音波緊緻眼周,延緩老化復發。
總結
內開與外開眼袋手術各有其適用族群與限制,關鍵在於術前與醫師充分溝通,根據眼袋類型、皮膚狀態及老化程度選擇合適術式。術後遵循醫囑護理,並定期追蹤,可最大化手術效果並降低風險。

眼袋手術 案例分享
巴比侖創造了一系列令人驚艷的成果。有圖有真相,術前術後照片勝過千言萬語。照片除了白平衡及背景模糊之外沒有其他修飾,以呈現最真實的一面。所有照片皆為當事人親身經歷並且授權刊登。巴比侖診友有意分享者可將照片寄給我們。